新闻中心
公司新闻
行业动态

反套路,为啥老人非要买保健品?

时间:2017-08-31 来源:

不知道大家身边有没有沉迷保健品的亲戚长辈?


无论跟他说多少遍“这些都是骗人的”,无论在家人群里发了多少篇科普文章、新闻报道,他们仍然无动于衷,逼急了还会把一顶“不孝顺”的大帽子扣在你头上。


他们还是按时去保健品“知识讲座”“慈善义诊”会场,领点“免费”的鸡蛋大米,认认真真听完保健品公司安排的“课程”,然后把自己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养老钱,几万十几万地往保健品的大坑里扔。


想问天问大地,这到底是为什么啊?



1

说服


归根到底,都离不开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心理学概念:说服(persuasion)。说服可以传播知识,也可能出售谣言,说服可以倡导和平,也可能引发仇恨。


怎样说服他人才有效?心理学家对说服进行了非常多的研究,最后考察了四个因素:说服者、说服内容、说服渠道及说服对象


今天我们就结合这些要素,把保健品洗脑的套路全部扒皮,教你一步步击破他们的伎俩。

 


说服者:信息传达方


“小伙子很实在的,不可能骗我”


“科学家都说了,这个对身体有好处”


“人家以前是局长,跟着他买没错,多精明一个人,怎么可能受骗呢,”


在被洗脑的亲人口中,你一定常常听到这些话。


社会心理学家威格曼(Wiegman)在一项实验中让荷兰社会党和自由党用同样的话语表达相同的观点,然后测试双方支持者的受到影响的程度。


结果令人哭笑不得,每一方的论点都只对自己这方的人有效。如此聪慧的人,仍然像幼儿园小朋友一样,谁跟我好,我听谁的。


在有效说服中,有这样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:


1、表达观点的人如果给人的感觉是值得信赖的专家,说服就比较有效。


2、讲话语气果断,语速较快并直视说服对象的眼睛,这样的说服者通常较为可信。


3、说服者的观点如果与自身利益相悖则更为可信。


那些搞保健品的骗子,经常会给自己加上“权威专家”、“三十年行医经验”等头衔(实际上可能小学都没上完),让自己的背景看上去更高大上。


他们还在保健品会销上高声宣扬:“有钱你也买不到,特供给首长的”,“我们卖这点钱就是做慈善”,把自己的利益撇清,让保健品看上去更可靠。



说服信息的特点


说服信息能使人心情愉快就更有说服力。心情好的人做判断时更为爽快。而能唤起恐惧心理反应的说服信息也同样有效,如果说服对象感觉脆弱,能采取预防行为,尤其如此。


保健品销售真是把这两点做到了极致。一方面他们靠免费的礼品把老人们哄得开开心心的,甚至不惜认干爹干妈;另一方面又鼓动老人的恐慌情绪。


“不吃保健品,少活30年”,“是药三分毒,有病自己治”。


钱和命当然要选命,老人们就这样上了当。


 

说服途径


想要说服别人,必须要有沟通,这个时候,沟通的途径就特别重要。面对面沟通、书面标识、媒体广告等等。心理学家发现:广泛的宣传确实会让你对品牌越来越熟悉,而熟悉这件事本身就会引起偏好。


也就是:谁听着耳熟,谁就更可靠


2005年,心理学家阿尔瓦拉辛(Albarracin)和他的团队发现,人们采取行动后,会产生责任感,从而放大行为背后的观念。也就是说,如果老人已经开始吃保健品了,那么他们会更加维护自己对保健品的认可(吃过的保健品,都是老人要护的犊子)


 

被说服对象:信息接受方


这么明显的骗局,为什么老年人还这么容易上当?


老年人的态度与其年轻的时候没有什么两样,但是与当今年轻人的态度不同。态度一旦形成,年纪越大就越难改变


所以我们无法理解他们,他们也无法理解我们。较年轻一代完成了最基础的科学素质教育,而且几乎是与互联网共同成长的,期间也接受了非常多反诈骗教育


但是吃树皮闹饥荒年代过来的老人,并没有受教育的途径。他们仍然保持着最质朴的受教育渠道:熟人、电视广播节目等。因此他们说:“电视上都播了,能是假的吗”。


 

2

反套路打法三连


  • 第一招:


选择最合适的人去攻克自己的老人。好的关系是说服的前提。在选择合适的说服人的时候,要遵从:爱、敬、畏三原则。


宝玉对贾母的说服力,就比别人的说服力强。所以优先找老人最疼爱的人进行劝说。


老人尊敬的人,可以是老首长,熟悉的旧友等等。这样的人自带影响力,可以更顺利地完成说服。


最后就是用老人敬畏的人,比如上级领导、老教师等等。一定是打心眼里敬畏的人,不是害怕的人。如果只是害怕,说服的效果就差强人意了。


  • 第二招:


选择合适的途径,千万不要打草惊蛇。不要一来就是一副:“今天我就是来劝你的”姿态。预先知道有人要说服你,就会引起抵触心理。多几个人变着法的说同一个意思,会更容易说服。在家中“不经意间”播放反诈骗的电视、广播节目,也可以增强说服效果。


有些老年人去讲座是为了获得归属感,交到朋友。在生活多带老人去交友,参加社会活动,或者去上老年大学,都比劝要好很多。


  • 第三招:


说服内容要适宜。不要完全否定买保健品的行为,在肯定保健品确实有些保健疗效的前提下,多使用反问句激发对方理性思考。


如果一上来就狂风暴雨式地攻击、数落老人被骗,只会引发对方反感,反而更加极端。不好的说服,不如不说。别忘了,第一招里面说的:好的关系才是说服的前提。


  • 第四招:


能接受到各种观点的人辨别能力更强。同时知道抽烟坏处和抽烟益处的人,更不容易去抽烟,这种现象叫做态度免疫。多陪伴老人,多与老人互动。


打破“知识真空”的环境,让他们不断接触到新的知识观点,把被骗扼杀在摇篮中。